不少人認為法援署的審批透明度急待改善,而曾兩度嘗試申請法援都不成功的Chris(化名)就向《堅雜誌》反映,即使他向法援署多番追問,仍未能知悉拒批具體原因,令他感覺審批制度如「抽獎」遊戲。
職員態度差令人感壓迫
Chris三年多前與前女友分手時有物業糾紛,他初時私下聘請律師,但未打官司已耗費十多萬元,再無餘力聘請律師,於是嘗試申請民事訴訟法律援助。
整個申請過程並不好受。Chris記得初次到法援署辦事處會見職員時,已感覺遭對方留難:「那『坐房職員』雙眼一直瞪着你, 令人覺得很壓迫。我不懂填表,向他查詢又不願多答。」
自言學歷不高,又有「填表恐懼症」的Chris,申請不獲受理,但具體原因無從知曉,他猜測可能與填寫表格「甩漏」有關:「我就是不懂法律才去申請法援,申請階段時已覺得不明不白,很無助。」
拒交代原因申請人一頭霧水
其後他再次申請,惟不久法援署來信又指其申請不獲批准:「沒有提及原因,之後我打電話去問(法援署),始終得不到答案。當初我就是不懂法律才尋求法援署幫助,但最後我仍舊一頭霧水!」結果Chris只好放棄法援,自行處理案件。
如果法援有交代拒批原因,Chris表示願意接受結果:「我連最基本,例如牽涉在官司中的物業,是否必須計算在資產審查當中,我一點都不知道。最起碼讓我知道究竟是案情審查抑或資產審查無法通過,讓我知道『衰邊度』,若可以詳細解釋就更好,至少幫到我繼續尋求協助。」